中国首款iPSC来源细胞疗法获批临床试验,适应症:缺血性卒中

70700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2022年4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批通过由呈诺再生医学科技(珠海横琴新区)有限公司研发的“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注射液”(代号ALF201)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CXSL2200090)。

中国首款iPSC来源细胞疗法获批临床试验,适应症:缺血性卒中 (图1)


这是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国内首款iPSC来源细胞药物获得临床默示许可(IND),适应症为:拟用于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内皮祖细胞(EPCs),即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广泛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发生和血管后损伤。


据悉,ALF201是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定向诱导分化制备内皮祖细胞(EPC)原液,并进而得到符合临床申报要求的内皮祖细胞注射液,是处于研究阶段的、用于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细胞药物产品。


ALF201的获批,体现了国内对iPSC来源细胞药物研发的认可,为国内1类细胞类新药的申请增加了新门类,丰富了患者的可选择性,是iPSC来源细胞药物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在2021年1月,呈诺医学就已申报过ALF201的临床试验申请,但遗憾的是,受理后60天迟迟没有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好在,经过一年的优化和完善,ALF201的临床试验申请终于获批。


根据此前资料披露,此项临床试验计划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评价ALF201单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PS细胞是通过对成熟体细胞“重新编程”培育出的干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能够分化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同时,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获得方法相对简单,且避开了一些伦理问题,因此有巨大的医疗价值。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iPSC细胞在多个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iPSC的细胞商业化用途


目前iPSC商业化用途的主要领域包括:

中国首款iPSC来源细胞疗法获批临床试验,适应症:缺血性卒中 (图2)

细胞疗法:iPSC正在各种细胞疗法应用中进行探索,目的是逆转机体损伤或疾病。


  • 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


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及应用中心(CiRA)与武田制药(Takeda)的研究团队曾在Biomedicine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利用iPSC细胞表明储存操作钙离子通道的药物可延长肌肉的收缩功能,这些通道是DMD治疗的新药物靶点。


  • 治疗帕金森


SQZ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新型细胞替代疗法可以通过重新编程PD患者的细胞以替换丢失或患病的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相比传统的昂贵、耗时且低效的细胞重编程方法,SQZ Biotechnologies在2021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上提供的临床前数据表明,该公司专有的Cell Squeeze技术可以通过单次递送一种mRNA转录因子,实现诱导iPSC衍生成神经元。


  • 治疗神经损伤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宣布,2021年12月,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的一个小组完成了将人类iPS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祖细胞 (hiPSC-NS/PCs) 移植到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中的首例临床试验。该手术是世界上首例人源iPSC-NS/PCs脊髓损伤移植手术。


  • 治疗血管疾病


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iPSC细胞对于修复受损血管具有可行性。


疾病建模:通过从感兴趣的疾病患者中生成iPSC,并将其分化为疾病特异性细胞,通过这种方法,iPSC可以“在培养皿中”有效地建立疾病模型。


药物的开发和发现:iPSC具有提供生物学同类的细胞类型的潜力,这些细胞可以用于针对各类组织细胞的化合物鉴定,化合物筛选,靶标验证,和作为新药发现的工具。


个体化医学:使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许多类型细胞中精确,定向地进行基因敲除或敲入,包括单碱基改变,纠正干细胞基因组内的基因差误。将患者iPSC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相结合,为个性化医疗增添了新的途径。


毒理学测试:iPSC可用于毒理学测试和筛查,即使用iPSC或其衍生的特定组织的细胞,通过活细胞来评估该组织的细胞对化合物或药物的安全性。


此外,iPSC也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研发,如3D生物打印,组织工程等。在工业规模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和分化iPSC技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iPSC来源内皮祖细胞带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性疗法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急性起病,是世界上致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中风主要为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


脑卒中死亡率极高,幸存者也会出现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后遗症。中风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生脑中风后的前6个小时是抢救的最佳时期,前3-4.5小时内是“黄金时间”,及时就医,查明中风类型,抑制出血状况或进行溶栓治疗,都有利于病人的存活。

中国首款iPSC来源细胞疗法获批临床试验,适应症:缺血性卒中 (图3)


值得注意的是,脑中风的抢救时间尤其宝贵,每延误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140亿个突出和7.5英里的神经纤维损失。而每耽搁1小时的救治时间,则会使大脑变老3.6年。因此,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每分每秒都是极其宝贵的时间。


而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及时抢救过来,脑中风的复发率也极其高,约50%的患者会在两年内内再次发生中风,而且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发病间隔时间也一次比一次短。


在对于中风疾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溶解或移除血块等方式疏通阻塞,来恢复大脑中受中风影响的血液流通。传统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主要采用静脉或动脉的溶栓,以及中医理疗,包括针刺、推拿等。


通常的溶栓治疗只能缓解暂时的症状,并不能有效改善脑中风受损的脑组织神经元,这也极大的增加了脑中风患者后遗症、致残的概率和程度。因此该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疗法。


而ALF201利用血管内皮祖细胞能够在短时间修建组织细胞,促进神经修复,前期试验数据表明,可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窗口期延长至72小时。动物实验发现,最大脑卒中面积35%时,利用ALF201可在24小时将脑卒中面积降到7%,有望大大降低患者致残致死,患者治疗后不影响走路、语言等人体功能。


ALF201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明显的功能性及有效性,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急性脑卒中等患者的福音产品。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


胚胎干细胞相比,iPSC已经突破了应用的伦理限制,使用 iPSC 通过化学诱导得到全能PSC这些突破将大大加速再生医学的应用进程。


而在iPSC领域,国内和国际的差别不算大,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中国有望实现超车。


而在今年4月的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启函生物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基于基因编辑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的NK细胞疗法的临床前数据。据报道称,该疗法具有成为下一代异体细胞治疗产品的巨大潜力。


2022年3月,昕传生物融资近亿元用于开发可在多种免疫细胞上加载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药物的产业化开发,同时布局下一代通用现货型免疫细胞疗法。


呈诺医学的研发和生产团队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iPS诱导多能干细胞和多种功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以运用细胞药物治疗重大难治性、退行性疾病和肿瘤作为目标,实现挽救生命、延长寿命,为百姓健康带来全新的变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