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里提取干细胞治疗牙周炎,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制剂是怎么研发的?

126100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许多人都有过被智齿折磨的经历,疼痛、发炎、肿胀,最后不得不拔除。但你肯定想不到,智齿有一天也会“变废为宝”,让你的牙齿重获新生。


你一定听说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挽救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甚至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也打出了“干细胞修复”的招牌。但你可能不知道,牙齿里也能提取出干细胞,用来修复“受伤”的牙周组织,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岁还能有20个以上可以健康使用的牙齿”的“8020”健康目标。


4月12日,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病临床研究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启动。这意味着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转化迎来重要进展,向填补中国干细胞药物空白迈出坚实的一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首席专家、创伤与整形外科主任田卫东教授为我们揭秘其背后的故事。

牙齿里提取干细胞治疗牙周炎,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制剂是怎么研发的?(图1)

“牙疼真的是病”

牙周炎患病率高达86.9%,65岁以上人群平均缺牙11颗


人们常说,“牙疼不是病”。但口腔医生说,牙疼真的是病,还不是小病!龋齿、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瘤、牙周炎等,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


田卫东教授解释说,首先,牙齿疾病是全人群的疾病,也就是所有人都可能会得的疾病,也是全生命周期的疾病,出生后,从牙齿萌出到人的一生,牙齿疾病都是人们面临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牙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田卫东说,从一开始的刷牙出血、吃东西出血,到牙龈红肿、口腔异味,随着病情发展,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到最后就像一棵树根生了病的树,只能“凋落”。


口腔疾病,还不仅仅只是影响口腔健康的问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证据和研究证实,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糖尿病、妊娠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人群患有上述全身性疾病的几率显著增高,可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中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牙周炎的患病率高达86.9%,牙齿脱落,也几乎是所有牙周病患者的“归宿”。“65岁以上的人群,平均缺牙11颗。”田卫东说。


牙周病的治疗,早期多针对炎症进行药物治疗,缺陷在于药物只能针对慢性炎症进行控制,无法从病因上彻底根治。牙周病最终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即牙槽骨、牙周膜的吸收、破坏,并且不可再生。


针对较为严重的牙周病,也有手术治疗的方案,将病变的组织剔除,利用一种生物材料诱导膜促进组织修复,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组织再生。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新的治疗理念彻底改变牙周病临床治疗面临的难题,就显得迫在眉睫。


牙囊干细胞源自没有萌出的智齿

1颗智齿的牙囊干细胞可“拯救”4000颗牙齿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干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以治疗疾病,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干细胞再生医学被誉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


“干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自我复制、不断增殖分化,成为我们想要的特定组织。”田卫东说。也许,人们对来自脐带血、胎盘以及外周血的干细胞的用途,更为熟悉一些,实际上,干细胞还存在于掉落的乳牙中、抽脂手术所抽出的脂肪中等。


田卫东教授团队,历时20年,探索“基于干细胞的牙再生研究”项目,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病,是这个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有希望率先进入临床的部分——通过局部移植外源性干细胞,有效地促进牙周炎局部的组织再生修复,实现牙周软组织及牙槽骨再生,防止牙齿脱落。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牙囊”。


田卫东解释说,牙囊是牙齿在发育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萌出、牙根还没形成时的一种“过渡”结构,相当于牙齿的“胚胎”,有着丰富的干细胞,带有胚胎干细胞特点,比如增殖、分化能力显著。随着牙齿萌出,牙囊就成为了牙周组织、部分牙体组织,包括牙周膜、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牙囊就“消失”了。


而通常情况下,人类口腔里上下左右各有8颗牙齿,一共32颗,但具有良好咬合功能、满足咀嚼要求的,只有28颗左右。”田卫东说,而多数的智齿往往倾斜歪倒,不仅没用,还成为牙痛的“始作俑者”。


“一般来说,在儿童12岁到16岁期间,没有萌出的、或者已经倒置倾斜的智齿,就要进行预防性拔除。”田卫东说,这恰好是一个获取牙囊干细胞的最佳时机。


就像获取脐带血干细胞一样,干细胞的获取不能通过有创的方式从健康的人体中获得。通常拔除的智齿变成医疗废物处理了,但我们可以在拔除智齿时将包裹牙齿的牙囊组织取出,将从中分离提取牙囊干细胞,纯化扩增并存储,实现“变废为宝”。根据测算,一颗智齿里面的牙囊组织,通过干细胞分离传代、扩增,可以满足4000颗牙周病患牙的治疗需要。


和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移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不尽相同的是,修复牙周组织的干细胞,准确来说,是通过“注入”的方式移植到牙周组织病变的区域,通过干细胞来进行自身修复,长出新的组织。田卫东说,目前,牙囊干细胞制剂为液态;未来,可能会根据临床需要,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做成细胞膜片和细胞聚合体,甚至和生物材料相结合。


或许你也会好奇,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都需要配型,还可能会出现排异反应。那么牙囊干细胞修复牙周,会不会排异?田卫东解释说,干细胞自身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但非常低。在其他领域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异体干细胞在进行临床移植和应用时,免疫原性是很低的,对于细胞的排异反应很小,所以是有安全保障的。


每一份制剂带着GPS离开实验室

首期临床试验纳入15名受试者,一年到一年半内完成


4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举行了“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病临床研究”启动仪式,但实际上,临床研究的前期工作早已有序推进,很快,第一例受试者就将用上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制剂。


就拿看似简单的细胞运输环节来说,每一份制剂离开位于新川科技园的细胞制备中心,运输到位于华西坝的华西口腔医院,不同运送条件、时间就经过多次细胞质量验证。


“早晚高峰用时多少?非高峰期用时多少?走哪些路线不会堵车?”田卫东说,之所以这么严格,是要考虑到在不同的运输时长里,运输温度的变化,细胞会不会发生晃动、不同包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45分钟和1小时的活性区别,这些都是需要建立规范化流程的。“每一份制剂离开实验室,都是带GPS的。”田卫东说,未来,这些都要形成标准。


据了解,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病的首期临床研究将在华西口腔医院进行,第一期预计纳入15名受试者,顺利的话,首期临床试验将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下一步,作为合作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也将开展临床研究,作为“双备份”。“整个临床研究会面向更多的符合条件的病例,因为只有病例数量大,才能足够反映出安全性和有效性。”田卫东说。


首期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进行剂量爬坡研究,从低剂量逐渐递增,在不同剂量情况下研究组织再生情况,找到效果最佳、安全性最好的剂量标准。


从2002年第一个相关项目立项,到干细胞再生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药物或技术方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田卫东说,细胞药物生产,比一般药物生产的投入更多、过程更复杂,影响因素也更多。


中国医院生物技术协会副会长吴朝晖在项目启动仪式上透露,从2017年第一批备案项目完成以后,目前全国干细胞临床研究总共有129项完成备案,13个项目已经完成。目前的牙囊干细胞制剂的临床研究项目,向填补中国干细胞药物的空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相关文章